
为落实“教研活动季”的各项工作,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4月7日下午,教务处组织召开教研工作会议,加快部署学期教研工作。副校长林海、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周雨青、教务处处长包凡彪、副处长冯妥及各教学单位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出席会议,全校二百余名教师报名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包凡彪主持。

会上,冯妥对本学期学校教研管理工作的部署进行了系统阐述。他从教研管理目标、思路、实施路径与方向、规章制度建设、教研环境营造、管理优化等六个方面对学校的教研管理改革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他表示,当前教研管理的工作重点是“修内功,搭外桥”,“修内功”是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教研管理制度,理顺工作流程,明确项目建设标准,为教师营造更好的教研环境;“搭外桥”是丰富教研项目建设类型,拓宽项目申报渠道,为提高我校教研项目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周雨青在会上作了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立项、建设经验的分享。他将教研项目的申报渠道归纳为“三级五类”,并结合自身的项目申报经验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讲到,教师要做好教研项目的申报,原则上要做好“按、抓、扣、重”四项工作,即“按申报指南、抓热点问题、扣教学研究、重教学实践”。他以最近申报成功的“‘日心说’与‘地心说’国家级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为例,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选择、思政元素融入途径等经验的介绍,分享了专业知识与世界观、方法论思政点相结合的经验技巧。

林海在会上作了《教学成果与教研项目内在逻辑》的报告。他指出,一个教研项目要转化为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必须回答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项目解决了什么问题,二是实施了哪些改革措施,三是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果及成效如何,四是在哪些领域进行了推广应用,五是项目有哪些创新和特色。他要求,教师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通过师生共建、共创、共评和共促,强化教师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能力产出导向,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最后水到渠成地形成有特色、有创新的教学成果。他勉励大家要“以最开放的格局,拥抱项目资源;以最敏锐的眼光,找准存在问题;以最恰当的高度,定位问题层次;以最创新的思路,设计改革措施;以最严密的逻辑,串联前因后果;以最淡定的心情,静候花开之音”。

包凡彪在会上作了总结性讲话。他要求各教学单位结合今天会议的内容,积极推进各项教学研究工作,要加强教师的教研工作指导,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重大实际教学问题为主攻方向,开展人才培养的应用研究;要充分花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力量,重视教研团队建设,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研究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培养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为实现我校高水平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作出应有贡献!